領略跨过6000年的古陶瓷藝術魅力 2024-09-20 华体育官网最新版下载

  在我國先秦時期記錄官營手艺業各工種規范和制造工藝的文獻《周禮·考工記》中,將與陶器制造相關的工種稱為“摶埴之工”。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主辦的“摶埴之工:古代東西文明沟通中的陶瓷藝術”展覽近来開幕,展覽以約270件陶瓷類文物為主,跨过6000年歷史,呈現了古代亞歐大陸和古埃及廣闊地域上的前期陶器和晚期瓷器藝術,奏出“火與土”的交響。

  來自敘利亞的人物像注壺上坐著一位將手放在頭上的小人,小人張開的大口正是陶器出水口﹔伊朗青釉多連壺的釉色已有些銀化,上部三個小雙耳壺與下部三個三耳壺靠立柱連接,柱上飾有人面紋樣﹔希臘雅典的陶混酒器一面描繪了婚禮隊伍,另一面是年輕人在運動場上訓練的場景﹔土耳其的白地多彩花紋盤上以不同深淺的綠色繪出藤蔓,點綴其間的花朵錯落有致﹔越南青花花紋盒上淡藍色釉,繪有花草紋,頗受元代青花風格影響﹔泰國高腳杯用紅色顏料涂繪,杯體上裝飾有“S”形紋……步入清華藝博四層展廳,一件件展品令人眼花缭乱。根據展品數量和來源地的散布情況,展覽分為古代近東地區、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區域、中亞的晚期彩陶、伊朗伊斯蘭前期、東亞和東南亞七個單元呈現。

  “一展盡覽国际古代陶瓷文明”,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這樣归纳此次展覽。杜鵬飛表明,展覽雖非全景式呈現,卻可從這些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展品中欣賞其制造工藝之精巧,又可從獨具匠心的各種造型中窺見中國之外從前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發展歷程,使觀眾更好地了解東西方不同文明之間的共性與差異,特別是在沟通互鑒中的文明融合和社會進步。

  展櫃中,來自公元前2千紀巴基斯坦的人面陶瓮造型分外“丑萌”,三個裝飾孔代表著眼睛和嘴巴,眉毛和鼻子則是捏塑而成,質朴可愛,招引了眾人圍觀,也展现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陶器造型之美。

  “希臘古典建筑有三大經典柱式: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柯林斯式,在地中海區域單元,我們便選用了這三種柱式圖案用來裝飾。”該展覽策展人談晟廣介紹,展覽的展陳設計頗費心思,除了主視覺海報上呈現人面陶瓮,不同單元的展櫃上還精心裝飾有不同的代表性紋樣:圓花飾、連珠紋、四葉花紋、動物紋飾、心形葉紋……通過紋飾的變化,觀眾可以領略不同地域的文明風情。

  伊朗高原是中亞和印度河流域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必經之地。特别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裡多元文明融合的特點。埃蘭人曾在這一地帶久居,埃蘭歷史也成為前期伊朗的主體歷史。“你看,這是什麼動物啊?”“這個容器符號裡面如同還盛有水呢!”展覽特別以整面牆的空間呈現了原始楔形文字和原始埃蘭符號的對比,作為這一單元內容的生動補充,訴說著文明的多彩樣貌。

  來自約公元前5世紀伊朗的圓花飾紋釉磚上,以黑色細線勾勒的雙層18瓣花瓣圍繞著三個同心圓均勻散開。來自約13世紀伊朗的華麗彩人物紋瓶有著郁金香式的瓶口,每片花瓣上都繪有人臉,瓶身依瓜棱狀分別以白色、藍綠色和深藍色替换上釉色,再裝飾以文字和花草,精巧華麗。展廳內,很多珍貴的釉陶制品引得觀眾嘖嘖稱奇。

  來自羅馬帝國時期地中海區域的綠釉碗和綠釉杯器物雖小,卻是古埃及鉛釉陶技術傳入的証明。早在公元前4千紀中期至前3千紀,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河流域文明就把握了在滑石上施釉的技術,用來制造半透明的費昂斯珠子。這種以藍、綠為主的釉色能夠代替珍貴的青金石和綠鬆石所散發出的明亮光澤。

  “施釉技術在陶器上的發展與玻璃技術的演進密不可分。”談晟廣介紹,中國擁有悠长的制陶歷史,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仿照外來“蜻蜓眼”制造的陶球上,已經可以正常的看到挂有釉料。經研讨發現,漢代極具代表性的綠釉陶制品和羅馬帝國時期的鉛釉陶成分一起。

  本次特展以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所藏陶瓷文物為主,展期將延續至7月3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曾聯合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舉辦了兩次特展,先后呈現了“火與砂”創造的玻璃藝術、“火與金”創造的金屬藝術。談晟廣表明,本年兩館的再度协作呈現了“火與土”創造的陶瓷藝術,很多文物的会集展现一起構成了“火與文明三部曲”。(記者 田 呢)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