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风向标!2024年度中国出海品牌百强指数报告榜单重磅发布
2025-02-08
电力金具
12月27日,第二届中国品牌形象海外传播论坛暨2024中国企业ESG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一同探讨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品牌,讲好中国品牌与中国企业ESG故事,推动中国企业品牌形象海外传播。
活动现场先后发布2024中国出海品牌100强指数、2024中国出海品牌新锐20强指数、2024中国品牌海外传播优秀案例、《企业ESG蓝皮书:中国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2024)》、《2024中国企业ESG100指数》、《2024中国企业ESG蓝皮书案例》以及《无废城市 中国故事》短视频征集活动优秀案例等多项成果。
近年来,中国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走出去”,通过极具含金量的商品、服务与技术不断融入全球价值链,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品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此次,由人民日报海外网携手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联合编制的2024年度中国出海品牌100强指数以及新锐20强指数,主要从海外业绩、品牌建设、品牌贡献、可持续发展等四大维度若干项指标对中国出海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这是一份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出海品牌高水平发展最新成就的研究报告,同时也是衡量中国出海企业品牌价值的风向标。
入选2024年中国出海品牌100强指数必须是海外营收达到50亿元的企业。研究之后发现,中国出海百强品牌的整体表现较为出色,平均得分为746.89分(满分1000分),其中有16个品牌的综合得分超过900。
百强指数入围企业的海外营收总额达到8.8万亿,出现1家万亿量级企业,32家超千亿的企业。海外营收达到千亿规模的企业占了三成。
从业务覆盖国来看,百强企业有3家业务覆盖国数量超200,近半数企业业务覆盖国超100个。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选择出海目的地时,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不仅关注欧美等成熟市场,也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南亚市场。
百强指数入围企业非公有制企业5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43家,混合所有制企业4家。从数量占比上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在出海品牌上旗鼓相当,但又各自有不同优势,民企大多分布在在大科技行业和大消费行业,国企则集中在能源行业、高端制造业、金融、汽车等消费行业。相比之下,民企更重视市场效率和合规性,出海业绩和出海品牌贡献值更高,传播声量和公信度则是国企的更优。
百强指数入围企业在品牌可持续发展分值上普遍较高,这说明出海企业对品牌的国际化,较为重视业务的本地化运营,同时注重产品创新,针对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例如,汽车集团针对欧洲市场进行产品全方位改造,家用机器人公司则打造多元化创新产品矩阵,逐步向新兴市场渗透。
入选2024年中国出海品牌新锐20强指数必须是海外营收达到10亿元且成立时间不超过20年的企业。此次上榜的20家出海新锐品牌具有以下特征:
行业分布多样性,创立于发达城市。新锐20强出海品牌覆盖了智能手机、风电整机、跨境物流、智能充电、生活家居零售、全景影像、LED光显、智能清洁电器、智能短交通、游戏、运动耳机、医药医疗、3C消费电子、动力电池、物联网、广告营销等多个领域,大多分布在在广东、北京、江苏等发达城市。
科技创新优势显著,国际化程度高。多个品牌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如影石Insta360在全景影像技术方面的领先,联影医疗在医药医疗领域的技术、绿联科技在3C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等。同时品牌也重视国际化布局,如HONOR荣耀的海外营收达到270亿,显示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成长速度快,特定领域市场潜力大。多个品牌在成长性方面得分较高,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极兔速递、远景能源等品牌在出海业绩和品牌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增长。智能清洁电器领域的石头科技和追觅科技,随着花了钱的人智能家居需求的增加,未来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现场发布环节,人民日报海外网副总经理石景才介绍:“人民日报海外网与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通过多个维度,对中国出海品牌进行梳理研究发现,2024中国出海品牌100强指数入选企业在选择出海目的地时,不仅关注欧美等成熟市场,也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东南亚市场等,此外,国企与非公有制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出海品牌齐头并进,由产品出海转向产业链出海。中国出海品牌新锐20强指数入选企业展现出科学技术创新优势显著、成长速度快、特定领域市场潜力大等特点。”
作为指数的联合发布方,GYBrand首席分析师金良鑫表示:“回顾2024年,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能源、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科技为代表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整体规模呈现增长态势,品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展望2025年,受益于“一带一路”催生更强增长动能以及更多政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中国品牌出海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比较有效的行动部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重新审视品牌建设策略,推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品牌,实现品牌价值可持续增长。”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共19个省区的出海品牌进入百强指数。北京入选百强品牌数量有27个,高居榜首,大多分布在在大型国央企;广东紧随其后,有22个品牌入选,大多分布在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
此外,浙江有10个品牌入选,在智能制造和电子商务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山东(6)、福建(5)、河北(4)、安徽(3)分列四至七位,其余16个品牌分布于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江西、广西、陕西、内蒙古、香港等地区。
从城市分布来看,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深圳,共有12个品牌上榜,入选数量仅次于北京(27个),领先于上海(7个)和杭州(7个)。在GYBrand更早发布的2024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深圳同样表现出色,共有8个品牌上榜,全部来自民企。GYBrand首席分析师Felix表示,“深圳正加速向全球科学技术创新高地迈进,非公有制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出海品牌潜力巨大,未来或有更多品牌入选百强行列。”
其中,作为百强指数排名第一的深圳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华为的海外营收超过两千亿,海外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出海业绩获得满分,品牌建设、品牌贡献以及品牌可持续发展各项分值均超90分,品牌高水平发展成效卓著。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和汽车行业的入选数量位居前二,家用电器和建筑装饰并列第三;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的平均分值位列行业前三。
品牌知名度方面,以比亚迪、吉利、上汽、奇瑞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不断加码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展现出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品牌美誉度方面,以TCL、OPPO、小米、传音控股为代表的企业以高品质的产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颇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品牌公信度方面,以国家电网、中石化、中交建为代表的多家中字头央国企在国际上具有比较高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品牌贡献度方面,以华为、宁德时代、大疆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品牌美学、产品差异化和全球市占率方面具有行业领先地位。
可持续发展方面,技术驱动型企业国际化、本地化突出,大型制造业、传媒等行业企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公用事业、家电、通信技术等行业企业成长性更强。
华为、比亚迪、海尔、国家电网、字节跳动、联想集团、小米、TCL集团、吉利集团、oppo、SHEIN、速卖通、多多跨境(Temu)、宁德时代、京东方、大疆、vivo、美的、中粮集团、潍柴、上汽、中国石油、中国交建、腾讯、中国建筑、奇瑞、立讯精密、海信、天合光能、中国石化、中远海控、中国银行、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海康威视、洛阳钼业、万华化学、传音控股、中国工商银行、中兴通讯、中国电建、中铝集团、中国中车、歌尔股份、中国能建、阳光电源、顺丰、三一、中集集团、紫金矿业、中国中铁、建发集团、中信集团、中国铁建、舜宇光学、京东科技、中化集团、中国海油、三花智控、福耀玻璃、大华股份、迈瑞医疗、长城汽车、欣旺达、中广核、中国中冶、米哈游、药明康德、华勤技术、宇通客车、东风集团、福田汽车、携程、均胜电子、格力、江淮汽车、亿纬锂能、国家电投、中国建材、国贸控股、河钢集团、南航、长虹、伊利、通威集团、长安汽车、柳工、闻泰科技、海大集团、创维、蓝思科技、周大福、朝阳轮胎、浪潮集团、宝武、大唐集团、中联重科、恒逸集团、荣盛石化
HONOR荣耀、远景能源、极兔速递、安克创新、名创优品、影石Insta360、洲明科技、石头科技、九号公司、三七互娱、Shokz韶音、联影医疗、绿联科技、蜂巢能源、追觅科技、昆仑万维、泡泡玛特、汇量科技、涂鸦智能、点点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