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金具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5-03-29
建筑配件
电力金具按照作用和结构可大致分为悬垂线夹、耐张线夹、连接金具、接续金具、保护金具、设备线夹、T型线夹和母线金具等不同类别。这些金具分别用于悬挂导线、紧固终端、连接裸导线、保护电气设备和母线等。此外,电力金具还可根据使用功能分为悬垂线夹、耐张线夹、接续金具、防护金具、母线金具、电缆金具、接触金具和连接金具等。按照材质分类主要可分为铝制件、铜制件、铜铝复合制件、钢制件等。
电力金具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电力工业的诞生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金具开始作为连接和支撑电力线路的重要组件被普遍的使用。在20世纪中叶,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扩张和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金具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电力金具的种类和功能逐渐丰富,材料和制造工艺也得到了改进,以适应不一样环境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电力市场的变革和新能源的发展,电力金具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电力系统的升级和改造要求电力金具具有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促使电力金具行业向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电力金具的上业大多分布在在金属材料供应和加工设施制造领域。金属材料供应商提供电力金具所需的原材料,如铜、铝、铁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力金具的最终性能。同时,加工设施制造商提供的先进设备也是保证电力金具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下游应用行业方面,电力金具大多数都用在电力系统,包括发电站、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络等。此外,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风能、光伏等领域也开始大量使用电力金具。这些应用行业对电力金具的性能和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金具在电力建设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选用与电网设施的具体参数紧密关联。针对不同的电压等级、导体材质以及杆塔结构设计,需采取对应匹配的金具产品。尤其在高电压等级的应用场景下,对电力金具的技术标准和可靠性要求更为严格。追溯至1981年,我国成功建成了首条500kV输电线路——平武线,这一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我国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并迅速跃居全球领先水平。自那时起,我国在电力金具的研发制造及应用上持续深化,不断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当前,全球电力金具行业正经历着蓬勃的上升态势。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至2025年全球电力金具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42.6亿美元大关,并以平均每年5.5%的速度持续稳健增长。这一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包括美国、中国以及欧洲在内的核心区域市场的强劲需求。与此同时,国家能源技术工程实验室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电力金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内市场的发展增速尤为显著,保持着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的迅猛势头。
当前,我国具备生产能力的电力金具制造公司数约为350家。在这之中,可提供丰富产品品种类型且拥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不足百家,而隶属于电网公司的生产企业约有30家左右。此外,大约有10家外资企业涉足并参与到中国电力金具行业中来。在市场需求方面,电力金具的需求量通常占据电网总投资额的2%至5%比例。假设未来我国电网年投资规模将维持在5,0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算,预计每年对电力金具的需求总量将在100亿元至250亿元人民币之间浮动。
在电力工程的整体建设中,电力金具作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需求量大约占据了整个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的5%。鉴于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2015至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所提出的明确目标,即“十三五”期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总额不低于1.7万亿元人民币,且实际投入可能超过2万亿元,这无疑为电力金具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随着政策进一步开放,社会资本被允许参与配电网领域的投资建设,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拉动对电力金具产品的需求,并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电力金具行业政策主要受到国家能源战略、电力市场发展、环境保护法规以及工业制造政策的共同影响。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和国家电网建设的需要,电力金具行业享受到一系列扶持措施,旨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业体系、鼓励技术创新,并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在国家层面,政策倾向于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远距离输电和智能电网方面。这些项目为电力金具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新能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相关的金具需求也显著增加。
2012年《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电力金具行业列为鼓励类产业,并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支持该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015年《关于促进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效、智能、环保的能源装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提升能源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2016年《关于快速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将电力金具行业列为重点领域,并提出要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工业强基向纵深发展。
尽管我国电力金具行业规模逐步扩大,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在研发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仍存在差距。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新材料应用、生产的基本工艺改进以及智能化、环保型产品的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现代智能电网对高端电力金具的需求。市场上电力金具生产公司数众多,但大型骨干企业较少,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较为激烈。这使得行业内部出现了产品品质衡量准则执行不一、低价竞销等现象,部分低端产品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随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电力金具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电力金具在设计、制造和使用阶段怎么来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也是行业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其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采用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国内传统电力金具制造企业在研发技术方面往往较为保守,多项核心技术如铝合金技术、绝缘穿刺技术和预绞丝技术等最初由国际厂商率先研发并引入我国市场。专利和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是衡量一个行业软实力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在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上正面临新的挑战。国内企业拥有的高质量发明专利相对有限,实用新型专利虽多,但与跨国集团主要申请的发明专利相比仍有差距。
针对全球日益关注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国政府在2020年9月22日于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目标,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鉴于此,电力工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的严峻任务。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行业必须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金具产品,转而研发高效节能、环保友好且符合智能电网需求的新一代金具及先进的生产技术。
与此同时,结合传感器、通信技术与电力设备,对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成为必然趋势。通过融合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配电网在正常运营和不正常的情况下的实时监测、保护控制、计量管理等功能,达到远程数据传输监控及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的目的。自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目标以来,我国输配电设备产业正向构建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的方向迈进。这一系统旨在根据全网实时用电需求来做协调响应,由此催生了许多亟待开发的新型设备。电力金具作为连接电力线路的重要节点,通过智能化升级,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降低人工运维成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